“双循环”:中国版的产业回流?
本期看点
- 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面临两大挑战:潜在增长下滑和外部环境恶化。我们的增长潜力模型显示,由于劳动力供应下降、生产率和资本投资增长放缓,未来1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可能平均在+3.8%到+4.9%之间(2010-2019年间为+7.6%)。与此同时,中国还面临着与美国的长期对峙。美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,也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。因此,与美国经济关系的松动将给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风险。
- 在这种背景下,“双循环”战略很可能会登上中国第14个五年计划的中心舞台,作为实现更可持续增长的一种方式,使国家减少对其掌控外因素的依赖。该战略由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5月首次提出,以“内循环”(增加国内需求,降低对国外投入的依赖)为重点,以“外循环”(保持出口市场份额,放开资本流动)为补充。在中国的经济规划中,依靠内需实现再平衡并不是一个新的原则,而从长远来看,中国的目标是利用国内生产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,而不是依靠进口。
随着中国走向产业自主,中国台湾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和智利在中期将遭受最大的潜在损失。相反,由于美国、日本和德国的技术较为先进,它们的产品在中期内被中国产品取代的风险较小。中期来看,欧元区整体损失可能达GDP的0.9%,其中机械设备、建筑、农业食品和电子产品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。
中国可能会增加对革新型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,比如印尼、印度、泰国、墨西哥和智利的电子行业。过去几年,中国对外投资虽有所放缓,但并未停止”一带一路”倡议仍是中国政府长期愿景的一部分。实施方面的挑战(如与金融风险相关的挑战)意味着,中国的决策者可能会让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序地围绕国家经济目标(如工业自主)。
长期风险包括债务上升、僵尸企业和技术进步缓慢。与美国、日本和德国相比,中国的研发支出更依赖于政府资金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配置不当,流向整体盈利能力较低、创新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。
-
争议发票如何处理?如何高效解决并预防纠纷?
在商业交易中,争议发票是买卖双方因价格、质量或交付问题产生的支付分歧。它不仅影响企业现金流,还可能损害客户关系与品牌声誉。数据显示,超过60%的中小企业因处理不当导致坏账风险上升。面对争议发票,企业需
넶0 2025-05-09 -
客户信用检查中如何识别高风险信号并确保收款?
在商业合作中,客户信用检查是防范资金风险的首先道防线。企业若忽视对合作方的信用评估,可能面临逾期付款、坏账累积甚至客户破产等连锁反应。识别高风险信号需要从财务数据、交易历史和动态等多维度切入,例如客户
넶0 2025-05-09 -
贸易信用保险是什么?如何保障企业应收账款?
在商业交易中,应收账款的直接影响企业资金链健康。贸易信用保险作为专业风险管理工具,通过承保买方破产或长期拖欠导致的坏账风险,为企业构建起应收账款保护屏障。这种保险产品不仅能补偿90%左右的应收账款损失
넶0 2025-05-09 -
现金流管理难题如何解决?怎样预防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?
现金流如同企业的血液,维系着日常运营与发展命脉。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的根源,往往始于资金周转失灵。当应收账款积压、应付账款迫近、突发性支出增加三重压力叠加时,脆弱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。特别是在当前复杂
넶0 2025-05-09 -
如何避免应收账款风险?哪些保险方案能保障企业资金?
企业经营中,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现金流与运营稳定性。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信用风险上升,超过60%的中小企业曾遭遇账款逾期问题。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机制,成为控制风险的首要防线——从新客户合作前的资质审
넶0 2025-05-09 -
企业信用管理如何有效预防坏账并优化现金流?
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保障资金的核心环节。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客户结构的复杂化,如何通过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预防坏账风险,同时维持健康的现金流,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。有效的信用
넶0 2025-05-09